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本质特征(下) |
作者: 阅读次数: 发布时间:2018-05-03 |
世界眼光 人类问题——大国担当——中国方案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了“发展赤字、和平赤字、治理赤字”三大困境,人类发展面临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难题,西方中心论、新自由主义、资本主导的逻辑,是导致这些困境、矛盾和难题的总根源。自资本主义在西欧兴起以来,一部世界近代史,就是一部资本主导逻辑驱动下的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史。历史地看资本,它创造了人类文明,推动了世界发展。然而,就其实质来讲,资本的本性是通过运动实现价值增殖,而资本的运动是无休止的,哪里能够实现价值增殖,它就会出现在哪里。资本主导的逻辑以在全世界范围内追逐和攫取剩余价值为目的,而当西方从其主导的世界体系中过度攫取并挥霍“超额利润”,使得全球市场出现了“社会需要”严重不足时,当某个阶段市场空间和技术创新的红利被攫取殆尽时,资本主义就必然出现困境。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当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出现的某些困境,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习近平总书记以大国领袖的担当,力求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方案。他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为人类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首先,中国方案为人类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在于在既不封闭僵化又不改旗易帜的情况下,从客观实际出发,走出了一条符合本民族实际的发展道路。中国方案是一套积极、稳妥的治国理政方案。其积极之处在于,无论从器物到制度、到文化再到国家治理,中国始终不排斥现代化,并且对现代化保持强烈的开放与热情;其稳妥之处在于,中国在追求现代化进程中,始终以不牺牲我国固有的制度和文化特性为代价,而是成功地在我国既有的制度基础和文化土壤的基础之上,从中国具体国情和实际出发,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其次,中国方案为人类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在于它注重“一元主导”,坚持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原则,能把握好正确的政治方向。在社会思潮多样化的背景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关系。在这一问题上,中国方案坚持“一元主导”的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原则和方向。这种“一元主导”的中国方案,其优势在于可以避免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问题上改旗易帜、迷失方向。再次,中国方案为人类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在于它注重“结合”,强调改革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基本的矛盾关系的结合、协调,具有可持续性,能避免左右摇摆。不仅如此,中国共产党人既不忘初心、一脉相承地坚持和传承马克思主义传统和血脉,同时又继续前进、与时俱进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第四,中国方案为人类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在于它具有成长的内在驱动力,注重“自主创新”,实施创新驱动,一刻也不懈怠。第五,中国方案为人类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在于它注重定标、定向、定心,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行,具有凝聚人心的作用和战略定力,不动摇,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中国道路意在定标,中国理论意在定向,中国制度意在定心。以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为内容的中国方案,可以使中国共产党人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第六,中国方案为人类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在于它注重在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框架中,不断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使党的领导力量、市场配置力量、人民主体力量都得到充分协调发挥,形成合力,可以避免“折腾”,进而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让一切创新能力迸发,从而使中国取得巨大成就。最后,中国方案为人类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还在于它是一套富有建设性的治国理政方案,可以为人类发展提供诸多治国理政上的借鉴,具有正能量。世界近代以来,中国是唯一的一个不以殖民、侵略和战争为手段而实现崛起的国家,中国以与现存的世界体系进行产品、服务、资金和技术交换为主要内容,实现了自身的和平崛起。这一历程从根本上决定了,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的话语权不断增大,中国必然会越来越发挥建设性作用。尤其是中国方案中特别强调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更向世人宣示:一些国家和地区之所以陷入混乱和动荡而难以自拔,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思想整合、利益整合和力量整合;而思想整合、利益整合和力量整合的缺乏,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强有力的政党领导,而中国共产党是整合思想、利益和力量的最强有力的领导主体、领导核心、领导力量。 问题导向 问题意识——目标导向——刚性执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40年来,我们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同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制度总是需要不断完善,因而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问题意识,是指敢于主动发现问题、直面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拥有解决问题的勇气和智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针对我国的改革发展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问题”中呈现思想,思想中蕴含着“问题”。要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本质特征,就要了解他所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如此才有可能真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所关注的问题,既有过去我国发展进程中积累起来的且影响我国发展命运的问题,也有我国发展起来以后出现的新问题,还有当今中国共产党人应承担且必须完成的历史性课题。 直面问题在本质上是为了解决问题,进而实现治国理政的目标。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问题意识”和“目标导向”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所要实现的根本目标,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都紧紧围绕这一奋斗目标而展开。 目标确定之后,刚性落实是关键。要实现奋斗目标,完成具体任务,就必须具有刚性执行力且精准发力。历史和实践证明,什么时候具有刚性执行力且精准发力,什么时候就能顺利实现我们的历史任务和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注重并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具有刚性执行力。他反复强调,在改革思路的贯彻落实上,“要防止徒陈空文、等待观望、急功近利,必须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和夙夜在公的责任意识抓实、再抓实”。“崇尚实干、狠抓落实是我反复强调的。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他所谓的“一分部署、九分落实”“钉钉子”“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等,强调的都是这一点。 步骤安排 破解难题——建构秩序——唱响中国 我国“蛋糕”相对做大以后,中国式现代化就进入了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阶段,现在遇到的问题并不比过去少。当今,民众的权利诉求、民主诉求、参与诉求和公正诉求等日趋增强。然而,与民众表达诉求日趋增长的需求侧相比,供给侧显得相对不足。这既有客观原因,也有民众自身的主观原因。就客观而言,我国人均资源占有率还比较低,资源配置也不够合理,对诉求供给不足。就主观而言,一些人的公民意识和文明素养也不是很高。这就容易产生各种矛盾,使我国发展进入矛盾多发期。面对矛盾和问题,一些人缺乏问题意识和担当精神,回避和掩盖矛盾,使矛盾“堆成山”,积重难返,严重阻碍了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此外,当今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不仅要破解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体制机制弊端和利益固化藩篱等事关发展前途的“命运性问题”,还要应对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化解“四种危险”。就是说,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面临的困难、挑战、风险是非常严峻的。正因为如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首先把破解种种难题并使我们党自身过硬作为治国理政思路的突破口。 在注重“破”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更注重“立”,致力于构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新秩序。这体现在他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注重分配制度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又力求使社会发展的动力、平衡和治理协调、配合,也使党的领导力量、市场配置力量和人民主体力量协调并形成合力,还运用法治和德治、党纪和法规规范、约束党员干部,以形成一种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 在破解难题、构建秩序的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十分注重唱响中国,讲好中国故事。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注重从正面奋力唱响中国梦、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等“中国声音”,使之真正发挥作用并产生积极影响,从而彰显中国元素、树立中国形象、坚定“四个自信”。 |